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topforeign--英语教学互动博客

点拨技巧、少走弯路、豁然开朗、 疑难咨询、有问必答!

 
 
 

日志

 
 

(原拓普老师文章)关于英语学习的几点看法  

2010-11-09 10:20:09|  分类: 曾聘老师高见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拓普外语夜校教学有感

作者:卢明(拓普外语专业八级英语教师)

  随着中国进入WTO,国人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先是在时间上,我们提高加速度,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时间跨度,其次在空间上,我们可以在巴黎铁塔旁,酒店房间透进来的一米阳光中醒来,然后拨个电话回家,让家人为你准备你喜欢的宵夜,等你回到上海时,宵夜的温度刚刚好。就是这么简单,因为这是个基本的沟通问题。讲到沟通,我们自然想到语言,也就是我在这要讲的----英语。

  我们都想比别人更快得接入世界的车道,即使快半步也足够。于是,大家都在努力掌握最基本的沟通工具----语言(这里指英语)。于是,我们发现身边很多朋友去报名参加学习、进修、再提高;于是,夜校出现了(包括学习英语);又于是,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似乎英语不像想象的,像订机票打个电话就可以的那样简单,而是好像单词都记不住;好像每当想到一句话,都要反复推敲才能用英语表达出来;好像学了大半年,还是没什么进步;好像上次听到别人成功的经验不太适合自己等等很多问题一下子从四面八方涌到每个人的脑袋中了。

  英语该怎么学呢?这是个问题。

  说实话,我学到现在,也说不出到底什么方法好、什么方法合适,因为就方法而言,都是针对其对象的。我们很清楚一句话:There are not two leaves identically in the world,所以就算是方法,那也只是对一个人而言的。因为即使一点点不同,都会让这个方法不能奏效。但真的是没有什么可借鉴的吗?那也应该不是的。几年下来的夜校教学,经历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心情,让我对英语的学习有一些个人看法,在此和大家讨论。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大家往往忽视的,那就是----学习的目的。人是有目的性的生物。做什么事,都是要为了什么,如果说你做这个什么都不为,那目的也是为了什么都不为(说起来有些拗口,不过却是事实)。

  有人学习英语是为了得到证书,以便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提升;有人学习是为了出国,因为她的女儿嫁到美国了;有男孩子因为他喜欢的女孩子来学了,所以他也来学,找机会接近;还有人学习英语,只为了打发时间等等。其实,说到底,这些目的虽然差别很大,但都是和英语联系上了,所以你只有学好了英语,才更有可能被领导看中;才能更快办好VISA,去美国和女儿团聚;才能让你打发的时间更有意思;甚至那个为了接近女孩子而来学英语的他也更有可能赢得女孩子的心,因为大家都喜欢优秀的人。所以呢,为了得到证书的人,得努力学语法,学句型,学遣词造句写文章;为出国的妈妈呢,要努力多练口语,多接触日常生活中的英语;那位纯粹打发时间的朋友,你可以随心所欲了,想看什么内容就看什么,找自己喜欢的学。你可以一个上午高声朗诵Shakespeare有名的Sonnet, 也可以通宵泡在Charles Dickens的A Tale of Two Cities里;那个男孩则要多背些经典的Lines了。这个很重要,因为有了这个认识,我们才可以有区别、有重点的付出努力,用有限的时间学无限的知识。你为了出国旅游,而去学考级培训班;为了Band 4、6,而去上口语班,这些都是把目的和效果搭错。但,不管你是为了什么目的而来,总之是要尽自己努力去学了。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一切都是为了你自己。

  明确了学习目的,我们可以开始坐下来享受英语的快乐了。但同时很多人都会觉得上课听不进去、会觉得很不习惯老师给的练习、上课面对提问不知所措、和同学对话更是只听到自己说什么,不知道别人说什么等等。我认为这首先是个心态和习惯问题。也是我要讲的第二点:Open your mind。我们在正统的教育体制里翻来又覆去,早已习惯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老师从铃响讲到铃又响的情景。因为未来考核你是否学得好的准绳是你的分数,是你笔下写出来的分数而不是听你怎么说,知道你怎么想而得出的分数。所以我们在这里强调,要打开你的思想,要改变你的方式,尤其是对学习英语口语。我们要改变那种上课听老师讲到底,回家自己慢慢消化的方式;要改变那种只愿听老师讲,自己从来不表达的方式;要改变那种喜欢用笔写,喜欢记下老师黑板的板书却不知如何再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的方式;要改变那种读课文是纯粹练发音,读完一篇课文却对课文内容毫无知觉的方式等等。归根结底是要改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以前在课上的状态,要改变你自己,因为是你自己要学好英语,尤其是因为要学好英语口语。

  Open your mind之后,紧接着的就是Open your ears and your mouth。这个很重要,因为关系到你能否实现学好英语(尤其是口语)这个目标。很多人会说,尽管我不会说,但我会听啊,我上了这么多年学,难道还不会听吗?其实不然,因为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应该说学习英语口语,听是比说更重要,也更难。因为你在和别人沟通时,先要听清楚别人怎么说,然后再把对方的话加以思考,才能得出自己要讲的话。这些对中文来说很容易,但对于英语却截然不同(也就是听)。首先,每个人有自己的口音倾向,其次你就算听懂了英文,还要在脑袋里加工处理,再以自己的英文反馈出来。这个过程远比光自己表达要复杂的多、难的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不断听不同的人讲英文,听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讲英文的原因了。

  听清楚了,就该轮到自己了。我们发现很多人在学英语,尤其是口语时,很难开口。其实,这绝对正常。因为你没尝试用英语来表达,没尝试用英语和别人来交流啊。第一次或开始的几次,谁不是磕磕碰碰啊?谁第一次做饭就能控制好火候吗?谁能第一次放风筝就能很顺利得放的很高吗?谁能生而知之呢?道理是一样的。当然,要开口,首先你要有一定的数量积累。第一天学英语,就让你开口的老师,一定是有问题的。这些积累要靠平时的努力,就是我上面提到在明确目的之后的努力。

  接上面关于开口的内容,补充一点,我要讲的是:内向的人更难学好英语口语(这里讲口语)。因为我们从外界输入的东西是要拿出来用才能变成自己的。口语需要不断的Practice。你学了口语,学了句型,却从来不和别人交流,不把它讲出来,那句型只能变成你脑袋里的几个字母组合。这些在做题时有用,沟通时无用。所以大家也可以发现,外语专业的人,一般都会比其之前性格会外向。就是这个道理了。

  当然,有些朋友确实会很不好意思开口,生怕说错被人听到而尴尬。在明白了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会用筷子这个道理后,还可以有其他方法可以让你够胆开口,比如Monologue, 就是自言自语,即演红脸又演白脸的戏;比如你可以早上起来去山上大声的说、大声的朗读,因为别人都不会听到啊。这类发声练习首先可以让你的口腔及舌头适应英语的发音。到时候和别人交流也就自然多了。你还可以把英语配上乐曲,让它更有效得刺激你的神经细胞。实验证明,辅之以声音的记忆效率比单纯目视提高三倍。之后,你也可以去English Corner,这里绝对是个练习口语的好场所。实际上,在我去过的许多地区、许多国家的English Corner中,大部分人在那纯粹是为了练习口语,而不关心到底要去讨论什么话题,要讨论的多全面、多深入,要做多少研究工作的。这种交流也会是表达自己的绝好机会,大家会抛开文化背景而畅谈,什么都可以问,什么都可以说,就算你说过什么话,也不会有人记住,也不会有人在意,因为他们都在思考自己该怎么说,而不会,也没有时间把这些话拿来放在自己的文化中搅拌后再倒出来,所以在那里,大家可以讨论(用说更确切)很多,比如,你结婚了吗?你小孩多大了?你工资多少?你在公司管多少人呢?你们两个是夫妻吗?你这表多少钱啊?你信佛教吗?等等那些在平时看来很少人会提的问题(因为这可能是个人的隐私或是很直接、很冒昧的问题)在那里完全可以问、可以说,而对方也不会因为这个而在意,这真是个很有趣的情景。不过,那也确实是个让你练习口语发音的好地方。

  这里又有人会说,我很努力的练习,也很努力的发音,和别人交流,但我学了大半年下来怎么感觉没什么提高呢?关于学习的过程和成效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以前有很多理论,很多人提出“快乐学习”的这么一个东西,说可以让你的学习(这里讲英语)变得多么多么有趣,多么多么开心。其实在我看来学习的过程是件很漫长,很累人,甚至会很痛苦的事(极少数人天生要学习的除外),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再高的研究生,博士生,不计其数的东西要塞到一个小小脑袋里;学了会忘,忘了又得返过来学;明明昨天记牢的单词,今天上课对话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看了一夜的书,过几天某个清晨醒来时记忆却全消失;想学好又苦于找不对门路;公司需要会讲英语的人出国进修,你却由于口语不好而被列到下轮……太多让人痛苦的事了!都是来自学习!怎么能说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呢?有人又要举那些爱学习的例子了,真的可以这样吗?因为有爱学习的例子,你就要自己也像他那样啃书本?因为Bruce Lee的好身手,你就要演唐山大兄?因为Bill Gates的成功,你就天天埋在电脑里吗?其实这都不可取。有自己合适的路子才是正道。为什么学习如此痛苦,我们还要学呢?这又绕到前面的目的了,既然这样,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去面对这些痛苦,如何去克服,如何把它转化成你前进的动力了。也就是接下去要讲的学习的过程。先讲个故事吧。

  以前有个人酷爱攀登,终于他决心去征服Himalayas。一切就绪了,他开始他的征程。刚开始的一段路,很平坦,风景很美,空气也好,还不时有鸟儿飞过,他进展很快。到了海拔三四千米时,地势开始陡起来,空气中氧气变得越来越稀薄,鸟儿已经飞不到这么高了,山上的植被也消失了,面前都是峭壁和冰川,因为人迹罕至,根本没有上山的路了。刚开始花几个小时能前进的路程,到这里要花上一整天,甚至如果遇到雪崩,或要寻找登山的路径,得花上数天。慢慢得,越往上,环境越恶劣,每前进一步都要花很大力气,甚至每走错一步,前面都可能是悬崖。刚开始他想到退缩,想到那些清新的空气,可爱的小鸟,后来因为他的决心,他坚持住了,开始习惯那冷酷的冰川,开始习惯在雪地里寻找前进的路,再后来,当他看到冰川、感受寒冷和稀薄的空气时竟然有了一种亲切感,也就是这种感觉一直陪伴他登顶。就讲到这里吧。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很清楚我要讲的是什么道理了。简单的一个例子,如果给你一张空白的A4纸,让你在上面写写画画,这很容易;但如果给你一张已经以小四的字号写上了1500字的A4纸,你就很难再在上面写写画画了。在开始学ABC时你会觉得很简单,字母也很容易背,还可以编成乐曲唱出来,对话也只是This is a book, that is a pen,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这个是人前进的重要动力)。往后学句型了,单词多起来了,加上语法了,句子结构也复杂起来,各种语态、时态,各种习惯表达、各种搭配,就像雪崩一样铺天盖地而来。如果你事先没准备好,至少是在心理上,那你就可能被它淹没掉。所以大家在学习英语时,要有心理准备,越学的多、学的高,是越来越难了,要花的时间和努力绝对是要越多的,而且进步的速度是越来越慢的。你在初级入门班时,只要上课听听,就能懂的内容,等到了中级班这样的方式就不能适应了。你要花更多时间去消化、吸收。不然你就跟不上节奏,但当你努力去记一个单词、背一段对话后,在某一天某个场合你能用上它们的时候,你的成就感会加倍提升。你学的越多,你获得成就感(或者说动力)的机会就越多,慢慢地你就能体会到一种快乐和美了,那是一种学习的美。是这样的吧。

  讲到这里,大家对我英语学习的看法,包括对口语学习的看法应该有了大致的了解了。最后就几个经常碰到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在刚上英语课时(基本是在中学低年级),英语老师经常会说,请同学们用英语思维,不要用中文思维。对这个,我很不赞同。试问,在刚接触一门完全陌生、与母语毫无联系的科学知识(或语言知识)时,如何让你的学生用英语去思维呢?这不是Nonsense又是什么呢?因为他们对什么叫英语思维根本完全绝对一点概念也没有。你让他们如何去做到呢?以至于有些学生暂时的考试成绩比别人低,就认为自己学不了英语思维,或者自己的英语思维比别人慢而慢慢丧失信心。这完全是一种彻底的失败教育!其实,这种不同语系的转换,是有个Time Lag的。那些英语讲得很流利的人,他们在两种语言之间的切换时间是到了非常短的程度而已。所以我在教学中从来没要求我的朋友们要学什么英语思维,而是鼓励他们多接触,多听、多讲,一开始如果不用中文思维再把句子讲出来,那他们根本开不了口。之后,通过不断练习,慢慢的把这种反应时间缩短,到后来,就像说母语一样的反应速度,这就达到目的了。其实大家也很清楚,当你上了大学,几乎没一个老师要教你用英语思维了,因为他们都很清楚这个由慢到快的变化过程不是教出来的。

  还有,我知道有些朋友会讲英文,也可以和别人交流,但他们担心说错语法或句型搭配、担心说的不地道、担心说的不符合英语习惯、担心讲中国式英语等等,总之是怕讲的不Perfect,我觉得这种担心实在没必要。你会因为自己没有Michael Jordan那样的技术而不敢去打球吗?你会因为写不出像庞中华那样的钢笔字而不敢在试卷上书写吗?你会因为没有周星驰在电影《食神》里高超的烹饪技术而不敢做饭吗?更简单,你会因为说不出像罗京那样标准的国语而不敢开口吗?------都不会啊!如果要等到什么事情你都做到拔尖的水平时才敢去做,那你这辈子能做的事could be counted in one hand。我们学习英语多数是为了交流,为了能和别人沟通思想,就像我们用计算机多数是为了把它当工作助手或娱乐工具,我们不必要求每个人都能说一口标准得象中央台新闻播音员讲出来的国语,同样,我们不必要求每个人都能以标准英语发音、完全符合语法习惯来交流。我们大部分时候需要Working knowledge就够了,就像我会用键盘打字,会用Office,会上网冲浪,这就足够了。求完美标准而不是以交流沟通为目的去学英语,那是专家们要做的,放到我们身上,就是本末倒置了。我经常对我的朋友说的一句话,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播音员的。

  这些看法不知可否,供大家参考。
  评论这张
 
阅读(829)| 评论(8)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